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侨界人物 > 海外侨领
柯松轩:英国湖北同乡会会长
发布日期:2023-08-29 12:37|文章来源:市侨联

柯松轩,英国皇家医学院院士,英国爱生德中医院院长,英国湖北同乡会会长,欧洲中医联合总会副会长,被称为“英国中医界的拓荒者”。

他,开办了英国第一家中医学院,并任院长,让国粹中医首进英国的高等教育和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他,是英国中医学会创办人及前任会长、曾任英国卫生部草药立法工作组委员;他,是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教授、英国伦敦大学附属皇家自由医院针灸主治

“中医理论是中医药的基础和核心,也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所在。在海外推广中医药,既要用疗效说话,更要重视阐释中医理论和文化内核,这样才能让中医药国际化的‘后劲’更足。”谈起在海外推广中医药的心得,柯松轩如是说。

柯松轩是英国中医学会的主要创办人之一,旅居英国30多年,他为中医药在当地传播做了许多开拓性工作,致力于让更多西方人了解、信任中医药。

柯松轩回忆,自己到英国最初的十年里,每天都面临很大挑战。他时常挑灯夜战,备课、写论文、做研究、准备讲义,只为第二天去面对更多人对中医药的质疑。

“西方人最初接触中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其他治疗方法都用过了但没有效果,于是找中医碰碰运气。另外一种则是靠周围朋友的口碑传播。”柯松轩说,西方人对中医普遍持怀疑态度,但“是骡子是马,拉出去遛遛就知道”,中医的确切疗效是其在海外获得越来越多认可的主要原因。

扎根当地30多年,柯松轩感受到中医药正逐渐被更多英国民众接受。当地的中医诊所增多,许多本地人在接受相应教育后也成为中医药从业者。而柯松轩自己从医多年,也收获了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找他看病的人不乏政要名流。“人们会信任真正的中医。”他说。

“这些年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取得了成绩,但也要反思存在的不足。”柯松轩认为,很多民众接受了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但并不理解或不接受背后的中医理论和文化,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中医药国际化“后劲”乏力。

“很多人让我推荐阐释中医理论的书籍,但在西方国家,这方面的书目前非常匮乏。”基于此,柯松轩结合数十年的教学研究和诊疗实践,撰写了一本介绍中医理论的英文书籍《中医的理性》,希望把中医的文化和哲理深入浅出地介绍给西方民众。

“中医不是神秘的巫术,也不是治疗百病的神丹妙药。我们要让西方人正确看待中医,让他们明白中医是什么、中医为什么能看病。”柯松轩说。

中医药是传承千年的中国智慧,要向西方人讲明白其中的理论和文化并非易事。柯松轩说,这要求传播者在精通中医理论的同时也要深谙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要用西方人听得懂的方式予以阐释。

“在海外,中医药的故事不能只讲给自己听,要通过对话和互动增信释疑,广交朋友。”这些年来,柯松轩曾多次接受英国媒体采访,科普中医知识。他还参与拍摄英文纪录片《世界中医》,探寻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现状。

在柯松轩眼里,他的荣誉,不是获得院士称号和各种奖项,治疗好的病人和培养出的学生是他最好的荣誉。“我看过很多成千上万的病人,特别是很多病人,实际上是有影响力的病人……我觉得这是一种民间外交,让他们感觉中国很好,起码是吃中药把他的病治好了,他们对中国有一种好感,这是我的荣誉。”

行医救人,弘扬国粹。这是柯松轩最真实的写照。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