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事业
市政协侨界委员联名提案 尽快改善停车发展不平衡现状增加市民获得感
发布日期:2020-01-14 00:00|文章来源:武汉市侨联

  今年武汉市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0年,武汉要着力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推进智慧平安小区建设”等工作任务。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明权表示,这和他今年带来“关于更好发挥市场与政府协同作用,以共建共治共享改善静态交通治理”的建议案不谋而合。 

  陈明权委员表示,十年前,智慧城市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十年后,智慧城市建设已如火如荼。武汉作为新一线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推进的步伐。而停车场作为静态交通治理核心,是支撑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举措。从年初两会热议"停车难",到下半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提出"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城市停车场建设",举国上下对"停车难"问题的关切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陈明权委员指出,武汉市委市政府也一贯重视城市停车场建设工作,先后开展了大量政策引导和探索性实践。然而,由于早年配建标准低落下历史欠账,以及供给侧结构失衡、政策配套实施细则欠缺、市场主体积极性调动不够等诸方面原因,目前我市泊位总供给与机动车保有量增长的差距仍在拉大。停车需求增长与停车供给不足的矛盾仍日益凸显,以致静态交通治理面临更大挑战。 

   为此,陈明权委员作为第一提案人,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侨联主席代飚,武汉市政委委员、中国光彩事业集团高级副总裁、光彩湖北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邝远平,武汉市政协委员、北京德和衡(武汉)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联席主任阳波,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昌实验寄宿学校董事长戴先琼等委员联名提案共同提出《关于更好发挥市场与政府协同作用,以共建共治共享改善静态交通治理的建议》,这份关于武汉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建言提案,也得到许多市政协委员的呼应。代表们齐声建言,要尽快改善城市停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进一步增加市民获得感。 

  代飚、邝远平、阳波、戴先琼等委员联名建议,武汉市继续增加停车设施总量,区分核心区、旧城区和新建住宅区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供给,促进全市停车空间布局一体化。在土地供应吃紧的现实条件下,鼓励引导节约集约用地技术应用,大力推进全智能立体化停车设施建设;我市当下实际是配建泊位比重高达94.5%,远远落后于优秀城市治理水准,我市要着力改善中心城区独立选址的公共停车场建设;在停车场建设用地方面,建议加紧制定全市社会停车场建设用地专项规划,在控规导则中增补点位并严格控制,避免任何单位弱化其用途;同时综合协调与其它基础设施的相互关系,强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既体现刚性占地规模控制,又预留可供停车设施升级改造提升体量的弹性空间;在立法方面,建议我市以政府令形式,在已汇总征求意见稿基础上,加紧出台一份量化可实施、授权更具体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在社会共参与方面,建议在确保无需财政为购买服务和缺口补助埋单、不增加隐性地方债的前提下,由最具公信力的数字化智慧城市建设平台牵头,联合社会责任感强、跨区域跨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出众且与政府合作经验丰富的企业,以数字科技+智能制造+资本市场的思路,共同打造覆盖全市存量资源改扩建和增量项目建设的智慧停车体系。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项目,从根本上解决都市的停车场建设问题,增加城市停车泊位的供给,停车场的产业化发展势在必行,我市要更好发挥市场与政府协同作用,以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推动我市静态交通治理水平成为全国标杆。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