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事业
以基层侨联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做实基层、基地、基础“三基”工程
发布日期:2019-11-28 00:00|文章来源:武汉市侨联

 

近两年,武汉市侨联认真落实中国侨联工作部署,以健全基层侨联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建强基层、拓新基地、夯实基础,积极推进“三基”工程建设,进一步凝侨心、聚侨力、汇侨智,为武汉高质量发展贡献侨界智慧和力量。

 一、建强基层不断增强侨联组织活力

一是全市区级侨联组织实现全覆盖。我们紧紧抓住侨联改革契机,在各级党委高度重视下,一举实现全市区级侨联组织的全覆盖。武汉市15个区(含功能区)全部建立了侨联组织,而且区级侨联领导班子成员中都配备了一名专(兼)职处级党政干部,同时配备了一名专(兼)职侨联干部,逐步实现基层侨联“五有”要求。侨务资源丰富的黄陂区其侨联有5个专职行政编制,独立办公,有单独党组。

二是侨联组织向基层延伸。我们注重将基层组织建设的重点放在新侨资源集中的高科技园区上,进一步推进侨联组织向基层延伸。在新侨专业人士较多的未来科技城、东湖高新区生物城园区成立了侨联分会;在新侨创新创业人士较多的汉阳造文化创意产业园、红T文化时尚创意产业园、经开区商务城等园区成立了侨联分会。目前全市各区已成立园区侨联分会5家。侨联分会的成立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是创新侨联组织设置形式、拓展组织覆盖面、延伸服务触角以及党和政府更好地服务新社会阶层人士和非公人士的探索和实践。

三是侨联组织不断加强。全市各级侨联组织不断调整优化兼职副主席结构,将不同行业、领域有代表性的优秀归侨侨眷、港澳侨界人士以及侨联所属社团组织主要负责人,作为兼职副主席重点人选。各区根据各自实际,新增了1-3名体制外的侨联兼职副主席,进一步激发了侨界代表人士的工作热情。

二、拓展基地不断提升侨联组织影响力

一是积极建设基地。“侨胞之家”是直接联系服务广大侨界群众的重要阵地。我们坚持以“党建带侨建”为引领,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建立不同形式的“侨胞之家”,包括以联系和服务老侨为主的“侨之家”、以联系和服务在汉新侨为主的“新侨驿站”、以联系和服务新侨创新创业人才为主的“新侨双创基地”。全市各级侨联组织大力开展“侨之家”建设活动,主动对标、找准切入点。“侨之家”重点以各区、街道为依托组建,每年建成23个。“新侨驿站”和“新侨双创基地”重点以新侨较集中的园区为依托组建,每年各建成12家。截止目前,新建“侨之家”5个、“新侨驿站”3个、“新侨双创基地”5个。

二是加强引导管理。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市侨联基地建设,我们出台了武汉市侨联侨之家、新侨驿站、新侨创新创业基地《管理办法》,在给予部分经费支持的同时加大管理规范侨胞之家建设,切实发挥其为侨服务的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密切与侨界群众、新侨创新创业人士、侨资企业的联系。同时,积极借力侨资企业与侨界热心人士资源,将不同类型的“侨胞之家”逐渐建成“有组织、有队伍、有经费、有阵地、有活动”的实体化服务阵地。

三是切实发挥作用。为更好地服务新侨,特别是新侨专业人士,有的“新侨创新创业基地”聘请新侨成功创业人士为“武汉市新侨创新创业基地”创业导师,不定期开展创业指导和服务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回国来汉创新创业的新侨专业人士的需求。“新侨驿站”聚焦新侨群体,植根高科技园区,把握新侨需求,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交流会、研讨会、艺术沙龙、读书会等活动,推动信息共享和人才交流,扩大“新侨驿站的社会影响力,提升为侨服务的水平。百步亭社区侨之家,依托全国侨务工作示范社区,不定期组织社区归侨侨眷开展各类联谊交流活动,受到了广大归侨侨眷的一致好评。

三、夯实基础不断增强侨联工作支撑力

一是努力摸清侨情。摸清侨情是做好侨联各项工作的重要基础。全市各区工作重心下沉,主动依靠街道、社区、园区等力量下大力摸清辖区归侨侨眷、侨资企业和侨界代表人士的数量、分布、特点及主要诉求。在此基础上,市侨联初步建立了海外重点侨团和侨领、侨界重点人士、重点侨资企业等重点侨情资料信息库,为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健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基层侨联组织和侨联基地管理、运行的各项制度、重要文件,整理完善并汇编成《侨联工作手册》印发各区参考。落实中国侨联关于分层级开展示范创建工作的要求,积极选送符合条件的“侨胞之家”参与省侨联星级侨之家评选,百步亭社区侨之家被评为省级示范四星级侨之家、海创云国际企业中心新侨驿站被评为四星级侨之家。下一步我们将对在“三基”建设中贡献突出、成绩显著的基层侨联工作者、志愿者,选送参加中国侨联“最美基层侨联工作者”和“最美基层侨联志愿者”评选活动。

三是强化队伍建设。我们高度重视基层侨联队伍建设,持续开展基层侨联专兼职干部和侨联基地负责人的培训,着力提升基层侨联工作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为侨服务能力。认真落实我市《关于加强基层群团组织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聘用社会工作者充实基层侨联工作队伍。聚焦能力提升,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打造一支“充满激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基层侨联干部队伍。

四、拓展平台不断形成侨联工作新亮点

一是成立海外侨团。根据中国侨联“走出去”的要求,积极组团或参团出访“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和地区,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直接联系。先后在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等国家成立4个湖北武汉籍侨团侨社;在奥地利、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德国等国家设立6家侨联海外联络工作站。借助海外侨团侨社和海外联络工作站,不断拓展海外联络联谊工作。每年“华创会”,我们通过海外侨团侨社和海外工作站发布相关信息,邀请海外华侨华人回国来汉参加会议,为我市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贡献力量。

二是突出主角功能。我们积极推进让侨界群众唱主角工作,探索建立了专兼对接机制,采取专职副主席分管,兼职副主席联系或协助的工作模式,在制定侨联年度重大项目责任分工时,列入兼职副主席牵头或协助推进的内容。市侨联每位兼职副主席至少分管了2项年度大项工作,兼职副主席主动承担,认真负责,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看,较好地发挥了侨界人士的工作热情,侨联工作成效更加突出。深入开展侨联委员“三走进”活动,定期组织市侨联委员分别走进企业、园区、高校等开展各种交流活动,为侨企、基层、高校发展建言献策。侨联委员“三走进”活动,社会效益显著,各方反响热烈。

三是发挥侨团作用。完善和规范市新侨会、侨文会、“双创联盟”等社团工作,充分发挥侨团在侨联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市新侨会坚持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新侨理事日制度,定期组织新侨专家开展联谊交流活动。同时不定期组织“新侨大讲堂”,邀请市直部门领导和专家解读有关政策,切实为来汉创新创业的新华侨华人提供更好的创业指导和服务。市侨文会大力开展各种文化交流活动,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侨文会承办的武汉“1+8”城市圈城市侨联乒乓球联谊赛、全市侨界新春音乐会、“我的中国心”——武汉市侨界四海同心迎军运公益快闪等活动广受社会各界好评和侨界群众的赞誉。我们联手部分海外侨团侨社,共同办好“寻根之旅”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进一步涵养了侨务资源。

 

附件下载